這篇引用Willis Towers Watson調研數據的報導,其實揭露了很多事:
.
1. 台灣的中高階白領的固定薪資, 在亞太區15個國家中,比許多GDP不及台灣的東南亞國家還低。高階主管倒數第四 (不及越南/印尼/泰國), 中階主管倒數第五 (不及中國大陸), 非主管專業人員剛好排在15國的中間。
.
2. 台灣雇主習慣用高比例的變動薪來替代固定薪,把營運風險轉嫁到員工身上。固定薪比例占全薪比例67%,15國中最低。
.
3. 台灣的薪資基期跟開發中的東南亞國家相當,加薪率卻是比照香港、新加坡等已開發高薪國家的低加薪率。
.
4. 台灣的固定薪資未能反映員工的績效、貢獻,加薪是建立在既有固定薪下的差不多比例 (所以年資較深, 通常固定薪較高, 加薪總額也較高),對年輕有實力的人才不利。
.
5. 台灣將在2021成為人才供需落差最嚴重的國家。(綜上,會得出這樣的結果一點也不意外)
.
6. 2019-2020職缺增加比例與加薪幅度最大的大都是跟數位有關的職業,特別是大數據與AI相關職業。非數位職類的職缺成長與加薪幅度都相對較小。(台灣雇主是否能吸引且留任這些數位人才,是另一件事; 對於從事非數位相關的職類,或僅能高談闊論數位策略但沒有技術的人力,基於僧多粥少,對未來薪資發展不利)
.
編註: 台灣勞工政策這20年來過度向資方靠攏,造成資方持續延用廉價勞力來維運老舊低利的經營模式,不求轉型,可能是出現上述五點現象的原因之一。接下來能不能善用第六點台灣數位人才優勢,就要看台灣雇主的轉型決心與總體獎酬政策了。
.
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articles/view/62106